Desmond

Desmond

An introvert who loves web programming, graphic design and guitar
github
bilibili
twitter

耳語

一些細碎的摘錄(持續更新)#

一些高中 / 大學看書時隨手記下的文字片段,不局限於任何話題 / 作品 / 作者,單純是出於情感上的共鳴 / 價值觀上的認同,不過更多的,還是希望這些文字能在自己迷茫 / 不穩定的時候給自己一些「提醒」,我相信文字擁有能將一個人從思想泥潭裡拽出來的力量。

......

曾經讓太多人失望過,包括那位對我來說無法替代的男人。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不要再去想過去靜靜聽他講各種「題外話」的日子,不要再去想那個夢裡的結局,想了也回不去,想了也逆轉不了他對我的失望,只會越陷越深。靜下來,有空看看書,不想那些不好的事,而是做好現在能做的事,哪怕只是一件事... 要一直深愛著身邊的人,哪怕自己已經多麼的令人失望,愛一個人的權利與能力還是有的,這是一件你始終能做到的事... 堅持這些,也算是對他以及過去的自己的一種承諾罷

......

btw,部分語段是由可愛的 3 班同學分享的,謹在此深表謝意


你到了懸崖的邊緣,前面是寂靜的深谷,不,連深谷也不是。深谷還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頭破血流,使你感到實在。那不是深谷,那裡什麼也沒有,你跳下去不會有任何聲音和光影,只有虛空。
人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沒法不時常感懷身後遠遠的一片熱土,因為那裡有他的親友,至少也有他的過去。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人回望。
—— 《我心歸去》 韓少功

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
在科學的迷茫處,在命運的混沌之點,人惟有乞靈於自己的精神。不管我們信仰什麼,都是我們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導
—— 《我與地壇》 史鐵生

人生有三種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來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來注定是活在無數他人中間,並且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這意味著孤獨。第二,人生來就有欲望,人實現欲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他欲望的能力。這是一個永恆的距離。第三,人生來不想死,可人生來就是在走向死。這意味著恐懼。
—— 《自言自語》 史鐵生

什麼時候中國人能真正不卑不亢地以平常心對待世界上一切強於我或弱於我的國家,既充滿民族自信又虛心學習他人長處,既懂得保持民族精華,又能以開闊的胸懷對外來的思想和文化吞吐自如,那就是我們民族真正在精神上健康成熟的時候。
—— 《愛國的坐標》 資中筠

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 《我們不是天使》 亦舒

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世間的萬物就是這樣的,小壞小怪遭人厭恨,大壞大怪被人敬仰。
—— 莫言

一個人一死,他真真實實的一生便成為故事。許多事情都一樣,開始幹的人很多,到了最後,便成了某一個人的。
—— 《一個人的村莊》 劉亮程

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千萬別說「你錯了」。
—— 卡內基

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 《呂氏春秋》

一個人倒霉至少有這麼一點好處,可以認清誰是真正的朋友。
—— 巴爾扎克

讀書猶如採金,有的人是沙裡淘金,讀破萬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點石成金,隨手翻翻,便成巨富
—— 《人與永恆》 周國平

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
——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

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
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 《燈下漫筆》 魯迅

當一個社會的知識分子費盡心機諂媚權貴,或者淪落為權貴們的走狗,這個社會也墮落了。
—— 《幫閒文學與幫忙文學》 王元化

教條主義是獨立思考的敵人,它的另一個敵人便是個人崇拜。
—— 《談獨立思考》 茅盾

人生無非是等和忍的交替。有時是忍中有等,絕望中等待。忍是一種自救,即使自救不了,至少也是一種自尊。
—— 《人生哲思錄》 周國平

我們得到了物質,卻失去了精神,我們強調效率,結果反而讓我們變得更忙碌,我們周遭所有的東西都在增值,但我們的人生卻在悄悄貶值。
—— 朱德庸

無論找得到找不到,只要出發了,就會遍體鱗傷,所以成功,所以迷茫,都是出發的副產品,因為你細膩,因為你幸福,所以注定在負重中成長。
—— 《北京,北京》 馮唐

人生就是如此,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中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腳下,用力一蹬腳,就進去了。所以,不需要對生活太用力,它必會帶著我們去該去的地方。
—— 《目送》 龍應台

人類最應從歷史中汲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不從歷史當中汲取教訓
—— 黑格爾

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逃避問題和規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 《少有人走的路》 斯科特派克

正是價值判斷的不斷累積,締造了我們的人生。
無論何人無論何時,人們總要在烏雲周圍尋索著浪漫的微光活下去。
我們生活的一般社會,可謂「開放的迴路」,但這個社會裡還並列存在好幾個「封閉的迴路」。說來有點像悖論,但不妨說我們是通過理解與寬容這種封閉性,來維持開放性原理。
說的粗暴點,社會原本就是惡劣的東西。可是不論如何惡劣,我們(至少是我們中的絕大多數)卻不得不在其中苟活下去 —— 盡量誠實地,正直地。重要的真實毋寧在於這一點。
不管那社會原來何等惡劣,不管改良社會的餘地多麼稀缺,我們都必須不斷強化它,哪怕一星半點也好。恰恰是這樣的意志,恰恰是忍著痛楚堅持社會開放性的強烈意志,才能正確地激活我們內在的封閉性。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今天仍有眾多讀者被菲茨傑拉德的作品吸引,我認為最大的理由不在於那「毀滅的美學」,大約正在於凌駕其上的「拯救的確信」。
世上所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某個寶貴的東西,但能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運地找到了,那東西也大多受到致命的損傷。但是,我們必須繼續尋求。因為不這麼做,活著的意義就不復存在。
我想,我們應該只讀那些咬傷我們、刺痛我們的書。所謂書,必須是砍向我們內心冰封的大海的斧頭。
—— 《無比蕪雜的心緒》 村上春樹

在關心國家、社會、他人之前,先要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家人。
—— 《公民讀本》 林達

我更願意將我們擁有一個孩子說成是「上帝讓我們遇到一個孩子」。
不要讓孩子在蘊蓄能量的過程中無端受阻。
—— 《為國家帶好一個小公民》 張麗鈞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 —— 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這便是文化競爭失敗之後,不能再見振拔改進的原因。
「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
「合群的自大」「愛國的自大」,是黨同伐異,是對少數的天才宣戰。
—— 《熱風》(《隨感錄 38》) 魯迅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 《我沒有說話》 馬丁・尼穆勒

人類對於戰爭的書寫,不能總是去歌頌戰爭的雄壯及其最後的勝利者,更不能總是流於戰爭表面的生死搏殺的歷史記錄,而更需要通過戰爭的殘暴、戰爭的無情以及戰爭中人們關係的極端複雜性,來燭照人性中隱藏的那些真正的正面與負面。
—— 《橋邊的老人》 海明威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尝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參天大樹!
—— 佚名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